日期:2025-08-12 09:12:08
美专家:当美军首轮导弹摧毁中国航母或登陆舰后,指望中方退让
有人幻想通过摧毁中国航母和两栖登陆舰就能迫使中国妥协退让?
美国某些战略研究者对中美潜在军事对抗的推演方案,总是充斥着令人费解的逻辑悖论。
这种脱离现实基础的战争推演,暴露出部分美国智库在战略思维上的严重局限性。
当前国际局势下,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状态引发了广泛关注,各方都在分析两国可能的军事对抗模式。
观察人士注意到,关于中美潜在冲突的讨论中,美国方面经常提出一些违背基本军事常识的作战构想。
考虑到中美双方都具备核打击能力,且地理上相距遥远,中间横亘着广阔的太平洋,这种战略态势使得不少军事爱好者形成了共识:美国不太可能轻易冒险将冲突升级到核战争层面。
从战略角度分析,美方更可能采取的策略是充分发挥其全球最强海军的优势,通过逐步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海上军事存在,进而对中国经济最繁荣的沿海地带形成威慑,以此作为施压手段来争取谈判筹码。
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法利在其研究报告中详细推演了中美潜在军事冲突的发展轨迹。
他构建的战争推演模型显示,冲突初期将由中国大陆采取军事行动促成统一作为导火索,随后美国海军力量介入台海局势,但在激烈对抗中遭受解放军重创,甚至可能出现航母战斗群被摧毁的严重后果。
随着战局发展,第二阶段美军极有可能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作为报复,对中国境内重要军事设施和战略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罗伯特法利分析称,若中美军事对抗进入第二阶段时,美方首轮导弹攻击若能成功摧毁中方航空母舰或两栖作战舰艇等关键军事资产,这将为美军创造显著的战场优势。
作为美国学者,法利特别强调了他个人立场的特殊性:基于国家利益考量,他期待中国决策层在遭受初期军事挫败后,能够审时度势采取更为务实的应对策略。
这位专家进一步阐释其观点时指出,理想的局面是中国军方能够准确评估战场态势,主动采取降低冲突层级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战术性后撤或外交层面的让步。
法利特别提到,这种预期中的战略调整将有助于缓解两国间的军事对峙状态,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创造必要条件。
即便是罗伯特·法利本人在深入分析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设想存在着过于理想化的成分。
在他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实际局势的发展轨迹很可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势。
根据其军事推演结果显示,当中国遭受突然袭击时,必然会采取更为强硬的军事反制措施。
这种报复性行动不仅会体现在战术层面的反击,更会显著提升战略威慑力量的部署等级。
随着冲突持续发酵,双方的交战强度将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
最终这种不可控的军事对抗很可能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冲突,导致国际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全面战争危机。
01 击沉中国航母?这绝非易事
稍微关注国际军事动态的人都会发现,罗伯特·法利的言论明显带有自我安慰的成分。
作为一个同时拥有核武器、先进航母编队和战略核潜艇的军事大国,中国的海上力量绝非摆设。
美国方面经常提到的导弹打击方案,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巨大挑战——击沉现代化航母需要实施高强度的饱和攻击。
但问题在于,美国是否真的具备实施这种规模打击的实战能力?
现代航母战斗群配备的多层防御体系,包括区域防空、电子对抗和反导系统,使得任何攻击都变得异常困难。
更何况在实战环境下,还要考虑中国其他军种的协同作战能力,这进一步增加了攻击的复杂性。
中国现已部署了包括HQ-9B、HQ-16和HQ-26在内的多型号先进防空反导系统,这些武器装备具备拦截各类空中目标的能力,从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到低空突防的巡航导弹都在其防御范围内。
当中国航母编队在台海周边海域执行任务时,这些部署在沿海地区的陆基防空系统将与海上作战平台形成立体防御网络,实现多层次的协同作战。
在这样的防御体系运作下,美国发射的导弹将面临多重拦截火力的威胁,从远程预警到末端拦截的整个防御链条都相当完善。
考虑到中国已经建立起由多种防空系统组成的综合防御体系,任何来袭导弹都需要突破层层设防,这样的作战环境对进攻方构成了巨大挑战。
美国军方在观察到中国空中编队部署后,其作战指挥中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
现代海战理论表明,运用远程战略轰炸机实施防区外精确打击,确实是突破航母防御体系的有效战术手段之一。
战略轰炸机在执行远程突袭任务时存在致命弱点,其机动性能和空战能力根本无法应对现代先进战斗机的拦截。
中国空军装备的J20隐身战机在各项性能参数上已完全对标美军F22,甚至在某些关键指标上实现了超越。
最新列装的J35多用途战机不仅全面压制F35系列,更在电子战系统和武器载荷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
配合全球领先的PL17超远程空对空导弹系统,中国空军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防空拦截网络。
即便美军冒险派出F22隐身战机为轰炸机群护航,在这种不对称的空中对抗中也难以确保任务成功率。
在军事战略层面,采取主动攻势往往是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既然美国具备打击中国航母编队的能力,中国同样拥有对美军海外基地实施精准反击的作战实力。
《枢密院十号》于2024年5月13日刊载的专题报道《面对中国导弹,美军陷入两难处境》披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多位美国国会参议员曾联名致函空军与海军部长,警告称在潜在的中美军事冲突中,中国导弹部队具备在首轮打击中消灭美军西太平洋战区90%空中力量的作战效能。
回溯至2021年,公开军事资料显示美国国防部高层曾就西太平洋兵力部署问题爆发激烈争论。争议的核心在于,该区域所有美军设施均已处于解放军远程火力系统的有效打击半径之内,这一现实使得增兵计划面临巨大军事风险。
中国军事实力的迅速崛起已经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了实质性挑战,这种日益增长的军事压力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变得愈发谨慎。
即便美国海军在极端情况下对中国军舰采取了过激行动,这种单方面的军事挑衅也绝不可能动摇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
作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军事大国,中国不仅拥有完善的国防体系,更肩负着保护十四亿国民安全与利益的神圣使命。
面对任何外部威胁和挑衅,中国政府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绝不会因为局部军事摩擦而改变既定的发展道路。
所谓"及时止损"的论调完全忽视了中华民族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这种天真的设想根本不具备现实可能性。
02 美国人的幻想与矛盾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罗伯特·法利提出的"期待中国屈服"的观点,本质上反映了一种脱离现实的主观臆测。
这位美国学者在表述过程中显然也察觉到了自己论调的荒谬性,因此在后续补充说明中不得不承认,中国采取这种行动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前后不一的修正行为,恰恰暴露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典型特征:既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从这种自我矛盾的表态中,我们能够窥见美国决策层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复杂心态——既想维持霸权地位,又缺乏有效应对策略的尴尬处境。
这种心理本质上是一种高风险的战略博弈。
美方决策层深刻意识到,航空母舰与两栖攻击舰作为国家战略威慑力量的核心象征,一旦在军事冲突中被敌方摧毁,将直接触及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底线。
这种对国家尊严的严重挑衅行为,往往会导致军事对抗态势急剧恶化,甚至引发全面战争,这种局面显然不符合华盛顿方面的战略利益。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航母战斗群在现代海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失去这些关键作战平台的国家将面临巨大的军事力量失衡。
这种悬殊的军事差距往往会迫使当事国在愤怒之余,不得不重新评估继续对抗的战略代价。
2025年6月的伊朗核设施遭袭事件就是典型案例,虽然德黑兰方面对美国B-2隐身轰炸机的空袭行动表达了强烈抗议,但最终仍然选择了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危机。
面对这一局面,他们虽然预见到中国在军舰遭受损失后必然会采取更为强硬的军事回应,却仍然固执地抱着不切实际的期待不愿放手。
这种矛盾心理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美国根深蒂固的强权思维模式。
作为一个长期占据全球霸主地位的国家,美国早已习惯了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这种持续数十年的超级大国身份,让他们形成了用武力施压和军事威慑来解决问题的行为惯性。
当中国的崛起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时,西方国家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失效。
这些国家对中国超越自身的前景充满恐惧,既担忧全球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又害怕既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
然而,他们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只能沉溺于虚幻的幻想之中,比如侥幸期待"中国可能会妥协"。
这种心态恰似一个早早辍学的年轻人,每天在流水线上机械地重复劳动,却在休息时做着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幻想着能轻易迎娶富家千金,从此摆脱打工的命运。
怀揣美好愿望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缺乏实际行动和自我提升,仅靠空想就能实现目标吗?
一个不思进取、不愿付出努力的人,凭什么指望别人会青睐他呢?
03结语
关于罗伯特·法利提出的观点,我们仍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他特别强调,一旦中美两国走向全面军事冲突,极有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尽管从现实角度来看,双方目前的紧张关系尚未达到战争一触即发的程度。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挑衅行为持续升级。
这些举动无疑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因素,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觉。
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必须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充分准备。
当前国际局势下,中美两国确实存在着诸多分歧和摩擦,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仔细观察两国关系的本质,我们会发现这些分歧大多集中在经贸、科技等具体领域,而非根本性的战略对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之间的竞争往往伴随着各种矛盾和摩擦,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全面对抗。
美国决策层需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壮大是历史必然趋势,遏制打压只会适得其反。
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才能找到化解分歧的可行方案。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利益深度交融,零和思维早已不合时宜。
合作共赢不仅是理想选择,更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由之路,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富灯网-股票配资平台官网-股票按天配资-网上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